相信熟读历史的人都会清楚这么一个规律: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个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的角色,可他又偏偏是一个无法用某个特定标准来选拔的位置,纵观历代的君主,出身贫寒,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且个人道德操守不怎么样的大有人在,可他们却能够在政治上游刃有余,把帝国的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更能够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使得自己的帝国保持稳步前进;
还有的人无论是文还是武都不是太出色,可一点儿都不妨碍他推动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在各个领域取得出色的成果,后世史学家记录的时候照样誉为"明君"。
反之,对于那些看起来博古通今,什么都懂的人,即便是成了君主,也不一定能够做好"皇帝"这两个字,这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西汉末年的王莽,古文经学家,绝对的一代大儒,可等他真正上台之后,却是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算计,把国家搞得疲敝不堪,百姓也是不堪其负,结果他建立的新朝短命而亡,自己也是身败名裂。
除了他之外,西夏时期也有这么一个人物,状元及第,学问上绝对没什么问题,可惜一到君主这个非同一般的位置上,立马就显得处处掣肘,力不从心了,他就是夏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夏神宗李遵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