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太祖实录》《三朝国史》《宋史·太祖纪》等官编的史书没有记载"释兵权"这样重要的事,极可能是因为旨在维护赵匡胤的名誉。试想,宋王朝刚建立,太祖初登皇位,他很急地解除了开国武将的兵权,这属于是"过河拆桥"的政坛损招,若史书记载了,便会让人议论赵匡胤是"卸磨杀驴",当时的史官们没有那么大胆,他们领着赵宋朝廷给予的薪酬,不该记的若记下了,会遭殃的。因而,官编史书没有记载,或是因为上面有政策,或是因为史官们怕惹麻烦而不敢记。
无论如何,根据上述的记载,关于"杯酒释兵权",有几个事项是可以肯定的:
其一,凭着赵普的谋略以及与赵匡胤的亲密关系,而且由于赵匡胤有着自己"黄袍加身"的经历,并且由于他对于武将掌兵权特别敏感和警惕,无论是赵匡胤召赵普询问治国之策或是赵普因思虑老将掌兵权对皇权有威胁而主动向赵匡胤提出建议,谁的主意更早并不那么重要,可以肯定的是:解除开国武将掌兵权是赵匡胤和赵普商量好的对付老将的策略,也是宋初赵匡胤真实采取的政治措施。
其二,"释兵权"的事件发生于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事件发生在这一时间应该是可信的,虽然有人质疑说根据宋朝礼制,当时杜太后去世,赵匡胤须服丧,不可能有酒宴,不可能发生"杯酒释兵权"的事。但是,根据《宋史·礼制》,宋朝的服丧是可以"以日易月"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以服丧二十四天来代表二十四个月。据《宋史·礼志》载:"建隆二年六月二日,皇太后杜氏崩,……太常礼院言:……准故事,合随皇帝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五日释服。"从杜太后六月二日去世,至六月二十五日,为二十四天,二十五日即可脱去丧服,所以,到七月有宴会并没有违反礼制。而且,据《宋会要辑稿·礼》记载,有建隆二年"七月十九日……宴群臣于广政殿"的记述,可见,赵匡胤与几位"故人"饮酒是完全可以的,"杯酒释兵权"发生的时间与服丧期并没有冲突。
其三,王曾所记载的"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的事应该是真的,这一眼瘾的说法与《涑水纪闻》《宋史·石守信》以及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述有一致之处,这说明赵匡胤是通过与老将们饮酒谈天、拉近关系并许以厚赏、联姻来劝说老将们放弃兵权的,所以,宴席上饮酒的事该是事实的,"杯酒释兵权"是真实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