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军功爵,大秦上下一视同仁,这是平民改变阶层的唯一合法途径,看得见摸得着。
商鞅变法之后,大秦开始实行军功爵制,上至宗室子弟,下到平民百姓,全部依照军功爵给予待遇。二十级爵位,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大庶长、关内候、彻候,按照秦律规定,爵位代表地位,可以从贫民跃迁至列侯,爵位可传家,福及子孙。
当然,普通百姓,估计成为大夫差不多就能顶天。但普通百姓追求也不高,第一级的公士爵,就能得田一顷、宅一座以及仆人一名,每年还可以吃俸禄50石,最主要的是,这些可以传家。虽然,靠耕田农作、日常政务也能获得爵位,但效率太低,普通百姓还是战场杀敌来的利索,第一级一个脑袋就行,如此怎能不拼?
有朋友说即便第一级也难啊,因为不是随便砍一颗脑袋就行,而是得杀一个"甲士",就是一个军官,杀一个军官得拼掉多少条命?当然有难度,毕竟是可传家的爵位。但是,古代人均寿命才多少年,正儿八经命如草芥。耕田累死是死,战死是死,而战死说不准还能拼下一个爵位让后人活的更轻松,为何不死战呢?
为了军功,秦人打疯了,有史书记载战时的秦兵,说手拿长剑,头发披散,腰间挂着脑袋,残忍凶猛。后来秦始皇灭六国,又迅速去打闽越,据说是因为财物土地已不够赏赐,不得不继续开疆扩土。当年白起之所以坑杀赵兵四十万,也据说也是因压制不住秦军部卒对军功的渴望,不得不如此。
成也军功,败也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