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丞相的遭遇(2)

2025-05-10 17:42  360kuai

颜歧是忠实的议和派,他的进言没有达到阻止高宗任用李纲的决心,这让他非常不安。他知李纲一来,必定会怂恿高宗出兵,与自己对着干,这于己非常不利,如今之计就是得想个法子阻止此事发生。既然高宗劝不动,就从李纲那边下手。颜歧命人将他的折送给正在赶往应天府的李纲,清楚地告诉他朝中众多大臣并不欢迎他,让他最好有自知之明,知难而退,这样对彼此都有好处,否则后果自负。

而李纲刚接到赵构手谕,受宠若惊,没想到新皇这么看重自己,他认为自己施展才的机会到了,就日夜兼程赶往南京。没想到却收到颜歧的威胁书信,顿觉惆怅不已。

原来新皇任用李纲为相,只是他一人独断,朝中竟有这么多大臣反对李纲。

一时间,李纲不知如何是好,在去与不去之间取舍难定。去,怕有性命之虞;不去,怕辜负皇恩。这时李纲手下也劝他还是不去踪那浑水得好。但是"国家艰危至此,岂是臣子避嫌疑、自爱惜之时!皇上对我知遇如此,得一望清光,推心置腹,即便将来退归田里,死且不朽。颜歧之言何足恤?"思及此,李纲再也不犹豫,加快了北上的步伐。李纲没有理睬朝中大臣的阻挠,毅然上任就职。他到达这日,高宗亲自迎接,以示重视。李纲看皇帝如此待己,感动流涕。随后君臣二人把酒言欢,共细往事。趁着酒酣耳热之际,高宗诉说了登基后的种种不顺,为博得李纲同情。李纲看高宗对己如此掏心掏肺,自然不会让皇上失望。怀着极大的热情,李纲连夜将自己的治国方针总结为十个方面,翌日就上书了。

李纲这十个方针,概况总结起来就是议国事、议巡幸、议赦令、议僭逆、议伪命、议战守、议本政、议责成、议修德。高宗看后,认为话虽多,但是总的来说就那么两件事情,不过是杀张邦昌和练兵北伐,迎回微宗和钦宗。这是李纲为高宗制定的一个立国方针,仔细看来,这十个方针战略虽有些过于武断,但也不无道理,如果高宗能够地去掉种种顾虑,认真实施,那当金人再次入侵之时,就不回落得狼狈出逃的局面。只是高宗此时所想,仅仅在于怎样建立他皇帝的权威,坐稳皇位而已。对于迎回徽钦二宗之事,这可是他心中的最大担忧,父亲和哥哥回来了,他这个皇帝往哪坐呢?

结果,高宗与李纲在对待金人的态度上的差异,使高宗对李纲的耐心降到了极点。恰在此时,黄潜善、汪伯彦等弹劾李纲滥杀无辜,独断专行,给李纲加了十几个罪名,要求罢免李纲。

最后,李纲这个宰相只做了75天,被迫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