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帮"废物兵",别说打近代战争,就算双方都扔掉洋枪洋炮,直接拿冷兵器血拼。这"庚子国耻",恐怕照样跑不了。
而到了十几年后北洋军阀混战时,脱胎于清军的北洋军,更在外国记者的笔下收获雷评价:直皖大战时,号称"民国精锐"的"直系""皖系"两大军阀,双方几十万人摆开了打,但由于士兵素质太大,开枪开炮都打不准,对轰上千万发子弹,竟只有200人伤亡。以至于英国记者莫理循建议说:俩家也别浪费弹药了,都换成弓箭决胜好了,既便宜又实用。
看这景象,"秦军救场"这事儿,放在这种部队身上,还真不是笑话。
为何会如此可笑?道理也很简单,一支军队的强大,并不止在先进的装备,更在严格的纪律与训练。放在秦汉军队身上,看看秦简里严格的军事训练条令,还有汉朝"蹴鞠""投石""超距"等训练科目,以及严格的"校阅"制度,就知道横扫天下的秦汉军队,究竟是怎么练出来的。放在晚清民国岁月里,那严重腐朽的军事制度,儿戏般的管理和训练,才造就了一代比一代废的"新军",还有那痛彻心扉的国耻。
"秦军抵抗八国联军"这话,当然是个玩笑话,但是玩笑背后,多少兴衰的教训,对比近代史上种种落后挨打的景象,却叫人笑不出来,相反,却有警钟长鸣的意味。
参考资料:《清军与八国联军之役》、《先秦两汉时弓弩炮的制作技术与作战性能》、《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通史》、《甲午战争史》、《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历代军事装备》、《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