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北方防务之要在于建立有效的战略屏障,不然只会以虚名,受实祸。可见岳飞的北伐并不是为了虚名的临时决策。而是长期以来的战略考量。二,1136年,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向东北挺近攻克汝州,一路向西北攻破商州,几乎就要打到洛阳,收复了这些地方就能把关陕、襄汉、河东和豫西等战略地区形成一片,更让人叹服的是如果继续进攻将进入抗金义军氛围极为活跃的地带。双方联合就能取得陕西至晋南的战略要地。
可见岳飞北伐有着明确的战略意图,途中第三次北伐因为途中粮食不足导致不得不回师鄂州。而放弃了想要收复的失地。即便如此依然有两大收货,一是夺取军粮17万,缴获战马万匹,这对缺少马匹的宋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岳飞为民冻死不拆屋的精神使得民心。此后岳飞又挥师东进击退伪齐的反攻和金人的南下。高宗起初很高兴,想把淮西地区交给岳飞指挥,岳飞在给高宗的诗无疑表露他的忠心。
屡战屡胜的岳飞在北方义军的多次号召响应,于是朝中奸臣诬陷控告岳飞谋反,禁止岳飞掌握兵权,此时的岳飞满腔的悲愤,终于止不住内心的悲凉,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宋的社稷江山。后来岳飞韩世忠被调回临安任职,不久秦桧又屡屡找毛病将其贬官,岳飞干脆衣锦还乡可是迫害确种种而至,他被冠以谋反罪名投入大理寺监狱。主审官在刑讯时看到岳飞背后的"精忠报国的"刺青肃然动容,这说明了很多的罪名都不充分,不久执行行刑,岳飞临终前只留下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