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简单,就是两位小人物从中作梗,改变了历史发展方向。
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两位执掌中枢机要部门近30年,也是正儿八经的三朝元老,但就是与曹宇等人不合。一想到以后曹宇上台,孙资、刘放很害怕没有好下场。就在紧要关头,回光返照的曹叡,召见孙资、刘放征集一下他俩的意见。
孙资、刘放当即举荐了曹叡病榻前的曹爽,并提出了让司马懿也来当托孤大臣,否定了曹宇等人。马上要死掉的曹叡,可能有些糊涂了,表示同意。
可是,也就几个小时后吧,曹叡犹豫不决,心里又开始猜忌司马懿想改变主意。孙资、刘放苦口婆心的劝住了曹叡。刘放还是不放心,跳上曹叡的龙床,把着曹叡颤抖的手,写下了托孤诏书,最终确定司马懿和曹爽担任托孤大臣。这份诏书,影响了魏国以后的命运。
其实一个曹家人,一个异姓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案,相互制衡。但是曹爽的能力有限,他重用浮华的清谈士族,排挤朝廷重臣,架空司马懿,最终逼反了司马懿。一部大戏慢慢上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