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的儿子,又是怎么成神童之名的呢?这还要从孔融的晚年说起。孔融一直是一个忠于汉室的义士,他虽然曾为曹操效力多年,但是他并不想看着曹家取代汉室,所以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且权势日益增大的时候,他便开始不满了,不但时常上书,痛斥曹操的恶行,还与大量的名士交往,每天座无虚席。众所周知,舆论的力量非常大,于是曹操开始忌惮孔融,并命人给他安上了"招合徒众"、"欲图不轨"等罪名,并其诛杀,并要夷灭其三族。
虽然孔融虽言,父亲有孩子,只是一时情迷意乱的发泄,因此孩子不必孝于父母。但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他还是体现出了父爱--当时他已五十六岁,他的两个儿子,大者才九岁,幼者仅八岁。当执刑的使者前来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在天真的相互打闹,于是孔融对使者道:"我死不足惜,但是这两个孩子能够保全吗?"这时他的儿子凑了过来,并说了这样一句话(史书中并没有特意写明,到底是他哪一个儿子说的)--父亲,您听说过落在地上的鸟巢里,还能有卵可以保全吗?
《世说新语》记载:"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录亦收至。"后来,人们的把孔融儿子所说的话,概括成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言,意为整体遭殃,个体也不能保全,一直广为流传,直到今天,依旧实用。另外,这句话还因当时的语境,有了另外一个含义,那就是要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不要乱了阵脚,要从容面对。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世说新语》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