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亲自来到病床前,一边哭哭啼啼,一边抽噎着问管仲,说他死后,谁能接他的班。管仲心里一咯噔,心想坏了,这辈子什么都算到了,唯独忘了培养一个接班人。
齐桓公索性就问:"您看隰朋如何啊?"
管仲强提着一口气答道:"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啊,他与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的。"
齐桓公很丧气,这不白问么?又来了一句:"那您的老朋友鲍叔牙呢?"
管仲又提了一口气说:"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了,容忍不了坏人,也不行。"
齐桓公还想再问,"那……",话音未落,再一看,管仲已经断气了。
管仲去世一千多年后,北宋著名政论家苏辙,也就是苏东坡的老弟,代表作《六国论》,在他写的《管仲论》中,很不客气地批评管仲,说他"应作为而不作为"。意思是管仲既没有培养好齐桓公,也没有给自己选好接班人,结果酿成了一场足以毁灭齐国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