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北宋在,他走,北宋亡!但在皇帝心中,他只是一个「备胎」(3)

2025-01-06 14:03  360kuai

最后,赵构同意了李纲的请求,他终于能够有机会一展抱负。于是便抓住这次机会,果断行动。首先在军事方面,提出了一揽子计划。即在河北设立招讨使,河东设立经制使。并决定选取有才略,有威望的老将出任这一要职。继而,李纲举荐宗泽留守东京,但高宗不喜欢宗泽,让他去当青州知州。后来还是李纲说收复旧都非宗泽不可,高宗这才勉强答应。

说起宗泽这个人,进士出身,是个典型的文官。宦海沉浮,本来打算读书著述就此终老一生。他此刻是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来上任的。最后,他为了国家,以身殉职。在咽气之际,嘴里还大声呼喊着:"过河"、"过河"!

此时的南宋建都临安,偏安一隅。金兵时不时的就要放出风说要"搜山检海捉赵构",吓得他惶惶不可终日,一直想着南窜,但被李纲坚决拦了下来。而后,李纲主张处罚那些在金军破城时的投降官员,尤其是这个伪楚皇帝张邦昌。高宗最后还是放过张邦昌,只判了个革职流放。究其原因有两点:一则是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二则是怕得罪金人。当然主要还是第二条,因为这已经涉及到谋逆的大罪,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在这里根本说不通。

后来,李纲屡次逆龙鳞,上书力主抗金。但高宗已经对他厌烦至极,再加上黄潜善和王博彦两个人极力诋毁李纲,使得高宗对他越来越疏远。但由于李纲的民望甚高,高宗只能升他为左相,黄潜善为右相,王博彦知枢密院事,如此则对其形成钳制之势。这使得李纲处处掣肘,根本不能顺利实行自己的政策。是时,两河军民自发建立山水寨以保卫家乡,抗击金兵。李纲任命一些主战派官员前往收复失地,但都被黄、汪二人给撤换。就这样,白白错失了收复两河地区失地的大好机会。事后,李纲上书痛斥二人,但无奈高宗偏袒二人。黄潜善憎恶李纲,便指使言官上书弹劾李纲。李纲愤而辞职,但高宗只是虚情假意挽留一番,便将其解职。

就这样,前前后后不过才75天,高宗就将其罢了相。李纲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勇于任事的务实精神,但朝廷容不下他,只能退居江湖了!即便是这样,在这短短的75天,他殚精竭虑,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针策略,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能够初具规模,安定下来。他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就连宋代的理学大家,被人们认为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家第二号人物朱熹也评价他是"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