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人听说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故事。战国后期的赵国屡次被秦国围困,赵王想启用老将廉颇,但是又怕他年龄太大,不能胜任。于是派使者去了解情况,廉颇为了报效国家,当着使者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虽然后来廉颇被诋毁,从这件事来看,廉颇饭量大,那么就保证了战场上充沛的体力。所以,战场杀敌,体力充沛也很重要。
3.指挥能力:这是对大将最重要的要求,上战场和敌人拼命只是匹夫之勇,《三国演义》里几万大军排好阵势,各派一员大将出来比武斗将,这些情节都是为了小说更好看才这么写的。在《史记?李将军列传》当中,还有记载:李广曾经任上谷太守,匈奴天天来交战。而李广也不示弱,带兵冲锋陷阵。典属国公孙昆邪被这种阵势吓着了,对朝廷上书哭着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仗恃有本领,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失去这员良将。"朝廷于是调他任上郡太守。可见,古代是不希望做将领的冲锋陷阵,万一死了,就少一个人才。
李广逃出匈奴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后一个可以斗将的名将是明初时期朱元璋麾下的常遇春,朱元璋不但没有夸赞反而很反感常遇春这么做,身为大将这么跟敌人拼命可太掉价了。真正在史书上有记载在战场上大将亲自杀了敌方大将的只有这么一件,那就是关羽斩颜良,陈寿的《三国志》有明确的记载,但是那个时候的关羽只是投降曹操,在曹操麾下只是一员偏将军,没什么实际指挥权,打仗的时候跟在张辽身边,所以才能这么干,如果是具有一定级别的大将是不可能在战场上拿着刀砍人的。
匹夫之勇可杀几人?刘邦手下的樊哙算得上万中无一的猛士,史书记载也就砍了二十几个人,军队需要大将做指挥官而不是做个莽夫,"将在谋而不在勇。"因此武林高手上了战场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武艺高超,还需有勇有谋才行。像韩信这样的人,他估计没有上阵杀过人,但是其指挥才能绝对是天下无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