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三线及以下城市茶饮市场增长达到了138%,超过北上广及新一线城市120%的增长率;CBNData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也指出,各新式茶饮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基本饱和,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寻求新的增长点。
因此,不管是价格调整,还是转变门店标准,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新茶饮品牌更多面向下沉市场的野心。
2020年4月,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试图布局下沉市场,甚至被称为要再造一个“瑞幸”。据喜茶规划,喜小茶品牌产品客单价在15元左右,并称“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
《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显示,截止至2021年4月,喜小茶已经在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6座城市落地22家店,但目前并未走出广东省外。
3月17日,餐饮分析师、凌雁咨询管理首席分析师林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头部茶饮降价一方面说明品牌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希望通过降价带动更多大众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是要抵挡三四线品牌的抢食,这些举措和市场下沉是同样的战略,在于让品牌更加亲民。
即便努力摆脱“高价”标签,头部茶饮品牌下沉市场淘金也并非易事。
多年主打低价的蜜雪冰城、一点点、茶百道、古茗以及CoCo都可等中低端品牌,早已依靠高性价占据消费者心智,不断收割下沉市场红利。
门店数已经破万的蜜雪冰城、融资6亿元估值超百亿元的书亦烧仙草,已屡次传出即将上市,冲刺“新式茶饮第二股”的消息。第二、第三梯队的一点点、古茗、CoCo都可等品牌也在加快开店速度,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区域强势品牌。
在林岳看来,头部品牌下沉市场,肯定会碰到地域性品牌的竞争,有些地域性品牌在本土消费者心智中是很稳固的。“头部品牌本身带有品牌的光环,所以并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但需要一些引爆点进入市场。”
不管是价格“肉搏”,还是下沉拓店,选择“弯腰”的头部茶饮品牌是否能够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