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太监可不是你说当就当的,必须满足这个条件(3)

2024-01-14 11:02     360kuai

皇帝借助由奴仆遵行的宫规以控制皇室成员行为的意图,在名义上与实际上的权力尊卑关系中制造了不和谐的音调。太监实际上变成 了他们侍候的主子的外延部分。太监不但在他们中间重建了主子的社会等级关系,而且,他们在宫中办差事时还体现了爵位和权力的等级。皇帝的太监在宫中是最有 权势的,不但在其他太监中,而且在后妃和宫中居住的其他人中都有权有势--他们为了皇帝的利益而监督或"控制"皇室王公、公主和后妃。太监低下的地位与实 际代表的权力极不对称,是宫中居住者之间关系紧张的一个经常性因素。由于这是皇帝的意愿,朝臣对此无能为力。当太监对社会地位比他们高的人有任何不敬时, 他们就会遭到严厉申斥。太监的这种行为是对皇帝和清王朝的严重威胁,因为它是对专制秩序的挑战。皇帝认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现:任何 僭越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因为它意味着皇帝的这个看法不真实。在主仆关系中"守本分"是最为重要的。如果王公贵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皇帝的统治也不会长 久。正如下文叙述的案例所表明的,皇帝对打击太监和包衣的骄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不恭顺、偷盗和阴谋诡计而引发的事件威胁着皇帝对 宫廷的控制。大清皇帝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在外朝通过官僚系统得到的信息经常隐瞒了事实真相,有不少学者对他们追寻和发现"真相"的努力做了研究。当查明在 宫里发生的一些事件中宫规被忽视或违反而皇帝毫不知情时,皇帝烦恼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正如一些事例所表明的,皇帝的反应常常是失望、严重的猜疑和一查到 底的决心兼具。宫廷人员太监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汉族王朝依靠太监而统治,因为太监在帝王与官僚系统之间围绕政治控制权力展开的长期斗争中一直是皇权的代言 人。太监是被阉割的男子,他们是贱民,因为他们无法履行儒教社会最根本的一项个人责任:不能传宗接代。让他们成为贱民的原因同时也让他们成了帝王的宝贝。 正如陶博指出的:"太监……愿意执行最卑劣或者最该受天谴的命令,同时又不对帝王构成任何威胁。"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对一直与母系姻亲或大臣的政治影响力 作斗争的帝王而言,他们是"理想的奴仆"。但是,唐代特别是明末太监专权乱政的臭名昭著的事例又给满洲人敲响了警钟。

满洲人进入北京 后,继续使用明朝皇帝的太监。多尔衮摄政时期,太监被禁止经手皇庄的收入,被禁止参加朝会,但1653年顺治皇帝福临创办十三衙门,取代内务府成为管理宫 廷的一个机构。福临也许是想利用太监制衡旗主的独立行事权。他对明朝的制度做了改动,让包衣和太监共同掌管宫廷事务,再委派满族大臣掌管十三衙门以控制管 事太监。他驾崩以后,十三衙门被撤销,但是太监继续在宫中留用。

据说雍正皇帝曾规定,旗人不得充任太监,但档案材料显示这项禁令从来 没有被完全遵守。从1740-1911年升平署(又称南府)的太监名册上可以看出,许多太监是旗人。1811年,嘉庆皇帝抱怨说,宫中太监的数量虽然有所 减少,但当太监的旗人却越来越多。他试图通过提高补偿金的办法从汉族百姓中招募更多太监。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