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起义军在山西区域,主要是李自成的势力范围。山西的起义军不停的把战线往东推,甚至打到了京师的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卢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贼兵。卢象升每次上战场,都不要命的重逢,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被弓箭射中了,要继续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 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阎王这个称号,不是谁都可以叫的。
卢象升的去世,和明朝自己人造成的。那时候后金的势力已经扩大,卢象升走上了抗清之路。当时皇太极派部队,包围了北京,卢象升负责防守,可是底下的兵力并不是百分百听他调遣。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自领亲兵居中,虎大威总兵护左翼,杨国柱总兵护右翼。结果两总兵全都无耻的丢下卢象升溃围逃跑,卢象升率亲兵力战而亡。当时,在距离战场的几十里外,是有好几万管宁铁骑的,当时高起潜不理睬,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如果高起潜帮帮忙,卢象升根本不会死,明朝从此失去了抗清的将军。
有人这么评价过,清朝散文家方苞说,明之亡,始于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可见卢象升对抗清的作用有多大,可惜死在了自己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