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被冤枉了几百年,真正历史上的高俅不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奸臣(2)

2023-08-31 06:22     360kuai

后来赵佶当了皇帝,派高俅去边疆打仗,还深得大将刘仲武的提拔,打了几场胜仗。回朝以后还在赵佶面前替高俅说了几句好话。就这样,高俅一路高升,成了殿帅府太尉。但是他并没有像《水浒传》中描写的一样害人无数,相反,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再后来,刘仲武打了败仗就是高俅替他在赵佶面前求了情所以没受重罚,直到刘仲武死后,他也一直很照顾刘家。还有苏轼被人陷害的时候,他也记得苏轼对自己的恩情,他也是对苏轼及他的家人非常照顾。

高俅之所以在官场上一路畅通,并不是自己害人无数得来的,而是他深谙官场的套路,懂得讨好自己的上司;而且他懂得知恩图报,这样的人会傻到到处为自己树敌吗,如果他真的像《水浒传》中描写的那般,他的敌人们怎么可能放过他,还会让他在太尉的位子上坐那么久?

总的来说,《水浒传》就是为了戏剧性效果将高俅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但实际史书的记载对高俅的描述是十分少的。所以我更加倾向于史书中对高俅的描写与记录。

阅读下一篇

溥仪退位:我可以不要紫禁城,但此宝我一定带走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6岁的溥仪最后一次坐在龙椅上。当退位诏书上盖上御印那一刻,绵延近300年的清朝灭亡了。退位后的溥仪又在紫禁城中度过了12年时光,1924年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