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戈。意思就是越国借用楚国的兵力伐吴。虽然很多人对《吴越春秋》有一些偏见,认为这本书可信度不高,但是这句话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有其他史书佐证。
《韩非子·说林下》:"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楚)而攻晋"越国在灭吴之后又想借楚国兵力攻打晋国,这个又字代表什么意思,想必不用我解释了吧。越国在灭吴之前一定借过楚兵,越国不可能借楚兵攻打楚国,他只有可能借楚兵攻打吴国。
君子六千如果是越国人,那根本就没必要写明是君子,是士兵就列入教士中,是军官就列入诸御中。不写入士兵和诸御就恰恰证明了君子有极大可能不是越国人,结合楚国有养君子的习惯,外加上越国也有借兵的记载,我个人认为君子六千很有可能就是六千楚人。
越国灭吴之后楚国态度迅速变化,当时越国再次借兵攻打晋国。楚国高层直接说:"越国此举并不是真心攻打晋国,而是做做样子,让我们以为越国并没有什么大损伤。实际上他们已经快残废了,我们应该趁机瓜分越国的战果(吴国土地)"之后楚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勃然大怒,试图攻打楚国。文种出来说我们已经残废了,所以别打了,干脆割地吧。于是越国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楚国),经过这一次割地越国醒悟了,楚越蜜月期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楚越刀兵相向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