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部分海外大客户正在移出阿里云。财报显示,云服务的头部客户在海外停止采用阿里云服务,同时互娱与在线教育行业需求放缓。
对此,张勇在电话会中表示,过去几个季度确实有海外大客户逐步移出我们的云,但未来随着进入新的周期,每个季度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消除,且我们注重对大客户的分散性,这对阿里云业务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他表示,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到2025年将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未来各行各业企业都将会是数据驱动,将需要新一代的技术基础设施来支撑其转型,新兴的行业一定会成为云业务主要的驱动力。
阿里将特别关注新能源汽车、金融、医疗的产业数字化,他认为,这些行业会持续产生大量数据,并且都是对算力、智能有极大需求的高潜力行业,阿里云将利用自研技术产品优势,针对这些行业推出相应解决方案。
推动闭环业务设计,部分板块或独立上市
过去一个季度,阿里集团层面也进行了诸多调整,仅从财报来看,以七个板块分列各业务表现也更为清晰,也显露阿里当前发展的疲软之处和动力所在。
对于多个板块的未来布局,张勇在电话会上表示,“阿里的菜鸟、本地生活、Lazada业务已经不是一个内部事业部的编制,而是独立公司的运营方式,我们面向未来会更多地进行闭环业务设计, 推动业务进行公司化的运行,并引入更多的多元化投资来推进市场的进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阿里曾与投资者展开磋商,为其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融资至少10亿美元。知情人士对此表示,阿里打算把这轮融资作为先手,以便日后剥离Lazada,为其潜在首次公开招股(IPO)作准备。尽管这项融资最终取消,但也与张勇所说的对各个板块的闭环业务设计相契合,各板块独立上市不无可能。
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商业板块,阿里近日推出天猫自营业务“猫享”,希望建立起消费者对天猫自营的统一认知,同时也对京东自营进行一定限制。
对于平台与自营的讨论,张勇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阿里对平台和自营没有偏好,不管什么模式,从消费者体验出发进行合适模式选择,直营绝不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直营,更关注品牌推广、建立用户连接、更高效的送达、一体化服务等。张勇说:“阿里自营不是要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竖一道墙”,而是为了帮助商家推广品牌,用好消费者数据。
过去一年,阿里港股从最高的256.4港元/股跌至105港元/股,跌幅接近6成。而在财报发布前2月24日的港股早盘,阿里跌幅达6%,盘中跌至105港元/股,续刷52周新低,有分析称此为“财报前的恐慌”。
对于股价的低迷,张勇在电话会中直言,“当前股价并未公平反映公司价值,我们将继续回购股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一年内,阿里以91亿美元的价格回购约5230万股美国存托股,占整个150亿美元回购计划的51%,回购计划将持续到2022年12月底,阿里还将回购73亿美元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