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AI“深度伪造”,中国正在与美欧并跑(2)

2022-02-23 18:00  观察者网

《报告》截图

一些面向公众开发的合成类产品也陆续推出,《报告》显示,视频、语音和文本形式的服务最为普遍,例如支持风格定制的特效视频制作软件等风靡网络;语音方向衍生出了语音导航、有声读物、自动新闻播报等应用;文本合成则在新闻报道、诗文创作、聊天问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元宇宙”等新商业思维的提出,也为深度合成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阿里巴巴安全感知与认知智能部负责人薛辉表示,比如虚拟人、数字人即是深度合成的主要应用,也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深度合成将重新定义虚拟数字化空间,从传播社会学意义上看,一个新的人类生存场景将以深度合成技术为基石展开。

瑞莱智慧CEO田天表示,技术不断成熟是深度合成内容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研究论文的持续增加、开源技术工具和大量代表性方法的涌现,令深度合成内容的效果更加逼真、制作也更加高效,尤其是生成对抗网络等算法的出现,让合成内容达到了 “真假难辨”的程度。

“深度伪造”风险加剧,亟需治理

正因如此,深度合成激发了新内容创造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威胁。

随着技术逐步“平民化”,不法分子可轻易伪造音频、视频,实施诬陷、诽谤、诈骗、勒索等违法行为,甚至捏造国家政要言论扰乱社会与政治秩序。

2021年10月,安徽合肥警方曾查获一起非法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伪造手机用户人脸动态视频破解身份核验,为黑灰产业提供注册虚拟手机卡等技术支撑的案件。近年来,类似事件开始更多的进入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