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食邑制度,则包含两个维度:食邑数量、食封收入。食邑数量,以"户"为单位;食封收入,是指受封之臣从其食封得来的具体收入,其来源包括与户口挂钩的"田租"、"户调"和"钱"。例如,夏侯惇曾被册封为高安乡侯,食邑数量七百户,其食封收入,便是这七百户百姓一年之内上缴的商品税(钱)和实物税(谷物、绢、棉)之总和。
曹魏时期的食封制度,沿袭了汉朝的"统一拨款制度"。具体来说,受封之人每年的食封收入,从朝廷中央统一划拨。其食邑数量和食封地点,只是象征性的。
>曹魏政权第一位受封者,自然是曹操本人,而他的受封,受之于东汉王朝。建安元年(196),东汉王朝册封曹操为费亭侯。
>建安元年……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
东汉王朝对曹操的册封,与他的作为有关。从中平六年(189)冬天曹操在陈留郡己吾县起兵,到他被册封的建安元年,其间七年,曹操颇有功劳。董卓荼毒关内时,是曹操首举的义兵,"兵者,凶事也",敢为天下先,在任何年代都不简单;十一路诸侯共讨董卓时,曹操势力很弱,但也只有曹操、孙坚和王匡,与董卓军队真刀真枪的干过,其余声势浩大的诸侯们,都是苟且一隅,坐山观虎;黑山贼侵犯冀州魏郡和兖州东郡,对东汉王朝的心脏司隶构成严重威胁时,又是曹操挺身而出,为汉室摆平叛乱;而青州百万黄巾被曹操收编,更是为苟延残喘的汉室注入的强心剂。曹操受封,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