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对功臣的封官加爵,看文臣武将在曹操手下的重要程度!(10)

2024-09-02 08:42  360kuai

曹操上表汉献帝册封荀彧万岁亭侯的文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

曹操在这句话里,表达了文臣谋士出谋划策之功,胜过武臣将帅四方征伐之功的思想。"野绩"、"战多"与"搏获之赏",对应四方征讨之"武事";"庙堂"、"国勋"与"指纵之功",对应出谋划策之"文事"。但若横向对比,会发现曹操此言,更多的是溢美之词。实际上,曹魏建国数十年间的册封情况,依然沿袭了汉朝的"军功爵"制度,册封的主要依据,是军功而非其它,而这一现象,与当时战争频发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曹魏建国的年代,是战争频发的年代,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数不胜数。从曹魏建国初年的建安元年(196),至建国末年的建安二十五年(220),不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这样的举国大战;如曹操与吕布、刘备、袁术们的军阀混战,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带兵打仗,就是家常便饭,就是每日的惯常生活;治理国家,则是茶余饭后的闲情逸致,是奢侈之事。因此,按军功册封,不但是当时的趋势,更是当时的紧要,火线后方的出谋划策固然重要,但那些身在前线,手握盾戟,和敌人眼对着眼肉搏的将帅们,恐怕不能服气谋臣得到的赏赐,胜过他们。

曹魏建国期间,大规模的册封,有三次。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荡平河北后,册封列侯二十余人;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占领荆州后,册封列侯十五人;建安十五年(210),曹操讨平马超后,册封列侯十一人。从三次册封的时机看,册封依据和主要对象,无疑是军功和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