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锢之祸遇难的,还有陈藩。当时,他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因为是名臣,宦官本来没想诛杀他,但是这位老先生听说发生了党锢之乱,竟然带着自己的学生和手下冲进皇宫,想要跟宦官一争高下。可想而知,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能斗得过手中握有大权,能调动武力的宦官?他们犹如飞蛾扑火,结局可想而知。陈藩被抓,最后被害死在监狱之中。
关于陈藩这段飞蛾扑火的行为,《后汉书·陈藩传》中是这样描述的:藩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署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藩,即日害之。
后汉书中对这位老先生评价很高,说他"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党锢之祸结束后,张俭才回到家乡。后来朝中征召,都被他拒绝了。汉献帝继位初期,战乱造成了民间饥荒,张俭家里生活富足,便拿出财产救济乡民。据说靠着他的救济,数百人得以存活。
李膺为了保住自己做臣子的节操,主动投案。范滂为了不让年老的母亲无家可归和连累手下,欣然赴死。陈藩不为屈服,明知不可为,却依然选择了飞蛾扑火。无疑,他们都是党锢之祸的牺牲品,但他们都在竭力保住自己的信念和名声,换言之,他们用自己的性命,书写了汉朝一段让人唏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