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他们亲历“改变世界的一周”——专访尼克松访华随行官员洛德与傅立民(3)

2022-02-21 10:21     参考消息

期盼中美关系回归正轨

经历“改变世界的一周”后,洛德和傅立民继续活跃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前线。

在尼克松访华后的一年间,纽约和巴黎成为中美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1971年10月恢复联合国席位,黄华成为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基辛格和洛德当时会与黄华在中情局位于纽约的一处安全屋内秘密会晤,他们也会在赴巴黎与北越代表秘密谈判时与中方见面。1973年2月,基辛格和洛德再次访华,中美商定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

傅立民就是美驻华联络处的创建人之一。1973年春天,他作为联络处先遣组的一员,提着大包小包从香港入境广东再到北京,在北京饭店开始联络处最初的工作。1978年,傅立民调入国务院美中关系正常化工作组,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洛德和傅立民都拥有不凡的外交生涯。然而,无论他们往后的履历多么丰富,50年前陪同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破冰”在洛德和傅立民心中占据难以超越的位置。傅立民此后亲历了安哥拉问题和纳米比亚问题谈判、海湾战争等,但他说尼克松访华仍是他外交生涯中参与过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洛德说,就历史意义而言,参加尼克松与毛泽东的会晤,1971年陪同基辛格秘密访华,以及就结束越南战争与北越秘密谈判在他外交生涯里并列首位。

半个世纪,风云变幻。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首要竞争对手,试图遏制中国发展进步。一些分析人士称中美关系已降至50年来的最低点,少数美方政客近来也公开歪曲尼克松“破冰之旅”的历史意义,甚至妄称由尼克松开启的中美接触时代即将终结。

50年间,傅立民和洛德从英俊小伙成为白发老人,在重温这段历史时他们流露出对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的真诚期盼。傅立民说,尼克松访华对当前中美关系的重要启示是,两国在抛开意识形态分歧和利益差异时追求合作完全是可能的。两国当然存在相互竞争的领域,但这不应使双方忽视在重大问题上的共同点,希望中美能重新认识到合作第一、竞争第二的优点,而不是如过去几年那样全面对抗。

在洛德看来,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的形成为国家间处理外交关系带来了永恒的经验。国家之间,尤其是非友好国家之间打交道时,关键在于承认对方的需求和根本利益。“我们当时都做到了这一点,明确对方在国内政治和地缘政治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在今天依然值得发扬光大。”此外,国家间需要明白如何搁置和管控无法立即解决的分歧,如何尊重对方在敏感问题上的立场,并如何在具备合作潜力的领域展开合作。

“你并非总是需要双方当年的勇气和战略眼光,那是独一无二的,但对于领导人来说,从大局出发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战术上的优势,并且应愿意引导公众舆论,而并非屈从,这些都是有益的,也是我们应铭记的永恒原则。”他说。

50年前,他们亲历“改变世界的一周”——专访尼克松访华随行官员洛德与傅立民

傅立民陪同尼克松访华期间在明十三陵留影。(傅立民供图)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