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元昊认识到北宋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家富裕,战略纵深并非西夏可比。相反,通过连年的战争,西夏兵疲马乏,财政陷入困境,所以他也试探性向北宋提出和议。然而,张元却立劝不可,他只想自己建功立业,要风光回乡,却不顾天下百姓。
党项毕竟是游牧民族出身,经济薄弱,实在经不起折腾。李元昊此时没有采纳张元的建议。这让张元十分沮丧,后来甚至经常对着天空咒骂,仿佛得了神经病一样,也只有一两年后就去世了。
张元死后,北宋和西夏正式开始了"庆历和议",双方暂时取得了和平。也就因为张元的案例,让北宋反思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根据王咏的《燕翼诒谋录》的记载,嘉佑二年开始,宋朝科举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凡是进入殿试的,都以皇恩浩荡的名义录用,不再采用"末位淘汰制"。天下又有很多读书人由此受惠,明清时期的科考,也沿袭了这番制度。
其实,小珏看来,殿试淘汰不淘汰根本不是关键问题。官员数量只有那么多,在古代又没有太多其它岗位,总会让一些考生无路可走,只能铤而走险。清朝的洪秀全,不也就因为考场失利,还是揭竿而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