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曹操究竟是受到什么阻碍?从定军山之战阵斩夏侯,刘备开始获得汉中盆地的主导权开始,刘备集团联合巴蜀雍凉的势力集团,仿窦融故事而称汉中王。汉水仿佛化身成了象征"汉朝"天命未绝的巨龙。这是刘备集团刻意效仿刘邦故事的体现,同样的龙兴地(汉中巴蜀)走出一条再度兴复汉室的路数。小编认为,刘备在此时刻意把自己打造成了刘邦再世。
刘备集团的这一套结合"汉水大震荡"带来的政治攻势和政治宣传,肯定对整个中原士人的心态造成了影响,虽然汉献帝仍在,但光武帝自立河北时,亦有更始帝存在的先例。刘备取得定军山胜利前的一年间(218年),先后有耿纪、魏讽、侯音在许都、邺城、宛城谋反或谋反未遂,整个天下局势和天意民心,瞬间诡异了起来。内外局势在曹操称帝前的瞬间复杂化,使得曹操君臣不得不担心形式上"天意民心",曹操君臣因此而中止称帝进程。
一方面是为了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应对"汉水大震荡",解决刘备集团的政治攻势和政治宣传;另一方面也趁机抛出了"吾为周文王矣"的全新政治概念,以期望补足自身在天意民心上的不足。
如果冒然称帝,不仅没有名义和民意的支持,也没有"汉朝天命衰竭"的形势佐证,更可能会失去刚刚与曹操媾和的孙权支持。毕竟孙权此时与曹操媾和,好歹也可以说是归顺汉朝中央,一旦曹操称帝,孙权是不可能继续和曹操媾和的。曹操犯不着为了一时的名位,重新陷入孙刘联合抗曹的窘境,失去孙刘因益州利益分赃不均而闹矛盾,产生的逐个击破统一的大好时机。所以,曹操不称帝,及时刹车,非不愿也,实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