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说中对他们的结局,也没有完全做交代。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张让、段珪、曹节、侯览,挟持皇帝和陈留王,从后门出逃。河南中部掾吏,相当于一个县衙里的捕头的职位的闵贡前来救驾,一直追赶张让。眼看就要追上张让,张让一害怕,投河而死。另一个中常侍段珪也被闵贡,于半路碰上,被斩首。加上之前就死了的封谞和蹇硕,一共八位中常侍的结局交代清楚了。只有曹节、侯览不知所踪,本来作者可以直接顺笔将他们的死写到张让那,一道投河而死。然而,仔细阅读原著会发现,并没有这么交代。或许是作者罗贯中,漏写了这两位,或许是暗示曹节与侯览在这次动乱中逃出生天了。
东汉十常侍之乱:保护皇帝皇权的最后一道屏障,没了
正史中,张让在投河前,还对劫行的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回顾整个东汉宦官势力的兴衰历程,之所以宦官能把持朝政,是因为皇帝的默许。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毕竟是一个人,他无法独自掌控天下。所以,皇帝必须进行权力分配:皇帝尝试过直接让自己的兄弟、儿孙以及近亲去各地当王,以此拱卫京师;也尝试过州牧制度,委任值得信赖的忠臣良将治理地方。然而,皇帝纵然能拥有星辰大海,但也无法掌控三寸人心。到最后发现,信任感是皇帝最奢望的东西。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唯一能相信的是跟随自己的宦官。因为他们不是正常人,他们再怎么凶恶,也无法取代自己当皇帝。同时,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们,也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皇帝,光凭在内廷里的影响力,是永远无法坐稳江山。所以,他会视皇帝为唯一,也愿意无二心地充当皇帝的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