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场中的异类——李贽!有官不做,为何偏偏当和尚?(2)

2024-01-18 14:22     360kuai

此时的李贽和当时几乎同一时代的另一个名人的半身有着几分相似,耗尽前半生只为科举考试,考中之后一开始也是担任不入流的官职。而这人在后来也成为大明朝赫赫有名之辈,在民间百姓心中更是被视作与包拯齐列。此人便是被誉为''海清天''的海瑞,但后来的海瑞官至户部尚书,位列三品,俨然算是明王朝的中枢人物。而李贽穷极一生也不过地方知府,堪算五品,倘若不是他后来的离经叛道,可能大部分明朝百姓还不知道大明帝国还有这号人存在。此时的李贽,和我们当下大部分年轻人并无不同,即便是成为一个小官吏,俸禄微薄的他只能被迫当一个''月光族'',做一个古板的官僚不是李贽的最终追求,他还有比这更重要得多的事情去做。

李贽早期作品《初潭集》

中年危机

尽管李贽已经跌跌撞撞的踏上仕途,但似乎老天还不准备让他就此平步青云。1563年李贽父亲去世,按照大明朝的祖制,需要回到家乡守孝三年,在此期间的李贽几乎没有任何收入,迫于生计的他只好以教书为职,而在后来竟成为他终身事业。

然而,教书的薪水始终难以养活李贽一家,他的子女大部分因营养不良和就此离去,只剩下一女儿。作为族中唯一有官职的李氏子弟,他甚至还要背负照拂家族的义务,这能力有限的他感到十分的窘迫。儒家体系建起了的传统礼教,强加于人身上的义务与责任,也让他开始走向儒家思想对立面。于是他逐渐萌生了逃避和反抗的想法,寻求独立的自我思想。

丁忧期满的李贽也未能如期重新入朝为官,直到一年多后,他才重新担任国子监教官一职,凭借自己独到授课,李贽获得官场之外的美誉,却面临和妻子分割两地的凄惨境地,庆幸的是他官途顺畅了起来。1577年,50岁李贽成为姚安知府。但三年之后,他毅然决然的离开官场,在人们诧异的眼光中,落发为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