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当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约8000万亩,同比增加200多万亩,预计未来3个月蔬菜供应总量1.7亿吨,同比增加350万吨,加上冬储蔬菜,可供每人每天约3斤菜。
唐珂说,后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不利天气,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做好稳定生产、畅通流通、抓好应急和确保安全等工作。分区分类抓好“南菜北运”基地、北方设施蔬菜大省、大中城市等重点地区冬春蔬菜生产,持续抓好畜禽水产养殖,不断提升市场供应能力。
(小标题)高标准农田:确保建设质量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何确保农田是良田?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表示,2021年我国建成1.0551亿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28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基础支撑作用。根据调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比非项目区的机械化水平提高15个至20个百分点,节水、节电、节肥、节药效果明显,亩均节本增效可达500多元。
今年农业农村部将落实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保到2022年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同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确保1.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郭永田说,在进一步争取增加中央投入的同时,将指导支持各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农田建设筹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筹资机制。同时,进一步调动各地建设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国务院督查激励措施,对进展快、成效好的地区予以激励和支持,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地区进行约谈通报,督促整改。
(小标题)脱贫地区: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
2021年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更加牢固。下一步如何发展产业?
曾衍德介绍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0%,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2200元以上。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
他表示,在脱贫地区,壮大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了一批集聚发展的产业园区,培育了一批联农带农的经营主体,创响了一批小而精的特色品牌。其中,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近1万个,四川苍溪猕猴桃、内蒙古兴安盟大米、湖南永顺莓茶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以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和质量、提高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为目标,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为抓手,突出全产业链开发、龙头带动和联农带农,做实产业规划,落细帮扶政策,优化指导服务,确保脱贫成效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