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超90%,专门赚孩子钱的医疗印钞机,这次熄火了?(2)

2022-01-20 19:00     观察者网

市场上的生长激素产品分为三类:粉针剂(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和长效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其中水针及长效剂型的定价空间和毛利率更高,更受青睐。

这正是金赛业务之所长,几乎独占了高端市场。

国金证券去年8月研报指出,国内生长激素市场呈现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领先的双寡头格局。PDB药物综合数据库资料显示,2020年金赛药业的粉针、水针和长效剂型市占率分别为4.37%、70.81%和0.94%,合计占据生长激素市场76.13%的份额。在水针和长效剂型市场上,金赛药业在水针市场样本医院销售中占据了99.88%的份额,在长效市场目前占据独家地位。

此次同样进入集采、股价大跌的安科生物,产品则相对低端,它主导的是粉针市场。研报称,在目前国内短效粉针市场中,安科生物占据4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生长激素这个暴利赛道,不光利润高,更让人羡慕的地方在于根本不愁销路,客户抢着买。

对于家长而言,给孩子打成长激素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家长愿意付钱。

据中国网财经2021年报道,有家长表示:“孩子自2021年1月开始使用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治疗,每天都要打针。目前我们孩子一支剂可以用5天,一支剂的价格是1300元左右,每月要花费8000元左右。”

一位家长为15岁的孩子打了两年半的金赛增周制剂,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花费50-60万元人民币。对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位家长称“五六十万买这点身高,要不然你有钱也买不到,过了这个年龄就没有了。”

央媒关注:生长激素不是想打就能打

站在医学角度上,生长激素注射需求猛增未必是好消息。

2021年8月,新华社“新华视点”发表《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一文。文章指出,出于身高焦虑,不少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这不仅耗费不菲、效果微乎其微,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健康风险。

新华网截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曾接诊过一位母亲,因为担心孩子身高偏矮,陆陆续续在各处就诊求医,一年砸了48万,结果孩子只长高了1厘米。

像她这样为孩子焦虑的家长还有很多。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医生林鸣,工作日接诊人数在50-80之间,其中不少人是来咨询注射使用生长激素的。但林鸣表示,实际上,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孩子只需要进行常规的饮食、运动、睡眠指导,并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