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上海代表了中国大城市发展的方向,当地极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吸引了高新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生命科学、新能源等企业将研发中心迁入上海。
同时,上海深入落实“金融30条”,出台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支持政策、推动首家外资独资券商等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推出原油期权、债券通“南向通”、“玉兰债”、碳中和债、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持牌金融机构新增58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增长10.4%。
王丹表示,上海一直以来是中国的商业和制造业中心,在过去10年中逐步过渡至高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形成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中心。上海有中国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中产阶层,从而推动了消费和服务行业总部扎堆。
上海经济规模越大,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受益
在全球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都市圈作为各类要素集聚交流的空间载体,构成了内外双循环的基本单元。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核心区的上海大都市圈,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上海大都市圈由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苏、锡、常、通、甬、嘉、湖、舟)构成,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承载了长三角三分之一的人口与二分之一的GDP。
钟辉勇表示,上海成功“晋级”的关键因素包括中央对上海的政策支持、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的经济开放等。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重点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一线城市能够发挥支撑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关键作用,同时也能在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起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及6个东盟国家率先生效。作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实践,RCEP协定在市场准入和规则协调方面有着许多新特点,其中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城市,上海是中国对RCEP的主要贸易地区,RCEP成员也是上海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来自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RCEP区域贸易占上海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41.4%和28.4%,而上海对RCEP区域的进出口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3.7%和7.7%。
苏月认为,上海的经济规模越大,也会使得长三角其他城市受益,因为长三角城市间发展更均衡。RCEP生效落地也是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进出口和国际合作的长期利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