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美国本想借立陶宛来一场“中欧经济演习”,但……(2)

2022-01-07 08:00     观察者网

从欧盟的立场考虑,“反胁迫”的概念与规则,等同于允许“尾巴摇狗”,为今后欧盟小国高杠杆操作国际政治开了扇方便门,而会为“家族”添乱的,绝不止立陶宛一个毛孩子。

然而,不能说“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只是摆设,它确实是欧盟必然要建立的经贸长城。但有鉴于欧盟成员的对华利益各不相同,该法案屡传异议,使得欧盟不得不采取两面讨好的折衷模式:其一,声明法案是“最后手段”,不轻易启动,安抚亲华成员;其二,采取“多数决”而非“一致决”,以避免因内部折腾而拖长反应事件的时间与效力,甚至无法出手,这是安抚反华势力。

简单说,诉诸世贸,属于“公审”,使用“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属于“私了”。差别在于,无法诉诸国际仲裁,就得以自身实力硬碰硬,反之,则可节省大量成本与风险。

如果这次是中国官方出手,那么欧盟即可借反胁迫工具法案实施一轮“经济演习”,试探中方反应,以作为日后“创新应对”的参考案例。

中方立场,当然不会承认自己在“隔山打牛”,也必须摆出“要就硬碰硬”的姿态,让对手无法回避反制的成本与风险。这是国际政治里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各方在出手前要考虑后果,不要鲁莽行事。

在这种“经济演习”里,中方一旦让步,反胁迫工具法案就会往更尖锐的方向调整,软土深掘;如果中方不为所动,法案就会朝“钝化”方向调整,以免伤敌亦自伤。出乎欧盟意料的是,连“经济演习”都缺乏着力点,因为严格说来,中国官方并没有对立陶宛实施经济制裁。

点击查看大图

但反过来看,目前尚只是草案的“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未来有可能针对民企行为也作出回应,在施行细节里加以防堵。

欧美对立陶宛的口惠不过虚应故事,由于缺乏有力的实质帮助——美国借款纯属债务陷阱——立陶宛执政当局已经感受到被孤立的寒意,反对党抨击执政党在处理台湾的问题上与其他欧洲国家不一致:大家都称“台北”,你硬要称“台湾人”得罪中国,偷鸡不着蚀把米;11月份的民调也显示,只有34%立陶宛民众支持当局的“台湾立场”,40.5%不赞成,25.5%没意见。

11月已是如此,经贸受到打击的12月恐怕支持者会更少,毕竟,绝大部分台、立民众,都不知道对方在地球上的正确位置,立陶宛人却要为台湾人承受生计上的风险。

当然,立陶宛还是不乏傻呼呼的学者“预期”台湾会让台积电在立陶宛设厂。这则立陶宛笑话连知道的人都不多,因为即便德国拉拢,台积电都要踌躇再三;在日本设厂,日本官方投下巨资补助台积电,还加上索尼共担风险,最终也只是座成熟制程的工厂;印度以“政府对政府”的条件引诱,台积电则是连个公开态度都没有。一片半导体荒漠的立陶宛,凭什么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