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被困大渡河时,军师献上三条锦囊妙计,为何仍然改变不了结局?(2)

2022-01-02 15:00  360kuai

一?痛失要地,贻误战机;抢渡疲软,遭遇天灾。由于先锋军赖裕新的败亡,四川总督骆秉章察觉到了石达开的战略意图,于是在去大渡河的大路两边排下了重兵,准备伏击石达开。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军师曹卧虎献出第一计,兵发紫打地,抢渡大渡河。

兵发小路紫打地抢渡大渡河有三大要点:一是小路清军兵力少,二来小路在受到伏击时队伍容易分散隐蔽不至于全军覆没,三来可以占据松林署等地筹集粮饷用作军需。而攻克小河这个据点才是战略的核心,攻占小河就可以避免大军在渡河时遭到对岸的清军袭击。然而,石达开在进入紫打地后,并没有迅速占领小河,而是让队伍休整,筹集军粮,直到下午才下令渡河。此时大批清军已经抵达,小河已经囤积了重兵。石达开大军三次渡河都遭到对岸清军的炮击,放弃了继续抢渡,准备第二天再行渡河。没想到第二天大渡河水暴涨,石达开无法抢渡,被困大渡河畔,最终陷入死局。

如果石达开进入紫打地后迅速占领小河(那个时候的小河才有土司兵500人,团练兵500人,石达开大军2、3万人),兵在当天抢渡,就不至于贻误战机。即使在清军大部队抵达支援后,也该趁其立足未稳,全军抢渡,即使损失惨重也不至于全军覆没,总有一部分队伍能够突围成功。但石达开在三次抢渡失败后就下令休整,第二天再渡河,第二天河水暴涨,彻底杜绝了生路。

二?求和不成,南撤突围不及时,兵行险道丧失了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