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火器与英国究竟差在哪里?何至于被“碾压”(4)

2025-01-16 14:02  360kuai
清军火炮的炮弹种类少,且质量差,对比同期的英军已拥有实心弹、霰弹、爆破弹等;而清军方面只有实心弹一种,且弹体粗糙、弹径偏小。且清军许多火炮都是固定的,都没有炮架。哪怕有一些有炮架的,也只能调整高低夹角不能左右旋转,限制了射击范围。更可怕的是清军许多火炮竟无瞄准器具,或只有"星斗"(用以确定射击方向)而没有"炮规"(用以确定高低夹角)。士兵主要靠经验来瞄准。 火药配比上,1825年歇夫列里在进过多次试验后,提出了黑色火药的组一架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上硝、硫、炭的配组比例以74.84%、11.84%、11.32%位最佳火药配方。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置了枪用发射火药(硝75%、硫10%、炭15%)和炮用发射火药(硝78%、硫8%、炭14%)。加之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英国火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清军制造的火药用的还是明朝的配方,硝80%、硫10%、炭10%,且以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这个配方中含硝量过高,易受潮,且手工生产无法提炼出高纯度硝和硫,杂质高,依靠舂碾的火药颗粒粗糙,大小不一,无法充分燃烧,爆炸效果低。这便是清军与英军之间的差距,不大,但清朝永远跨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