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病重,不能处理朝廷事务。在此基础上,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以此接替蒋琬。与此同时,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因此,对于此时的董允,可以视为蜀汉的副丞相。在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事实上废除了丞相一职。在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都没能担任丞相一职,而是以大将军或者大司马的身份执掌蜀汉大权。所以,董允当时担任尚书令一职,又是大将军费祎的副手,自然可以称之为蜀汉的副丞相了。在此基础上,董允得以和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蜀汉四相”。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是蜀汉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当然,相对于前面三位,董允因为长期负责皇宫内部的事务,所以在知名度上相对较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董允生前,长期压制了黄皓这位宦官,并能够匡正后主刘禅的行为。从这一角度来看,董允对于蜀汉的作用,自然是不可小觑。在董允去世后,蜀汉再也没有能够压制黄皓的大臣了,比如大将军姜维都无法除掉黄皓,反而要担心自己被黄皓陷害,从而在公元262年到沓中避祸。
总的来说,对于董和、董允父子来说,可谓蜀汉的栋梁之臣。其中,董和曾经和诸葛亮共事,以此共同辅佐刘备处理益州的事务。而就董允来说,则和诸葛亮等人齐名,在蜀汉中后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众多贤臣相继去世后,蜀汉后期确实出现了人才匮乏的问题。虽然蜀汉还拥有姜维、廖化、张翼等不少武将,可是,缺乏董允等治国之才,同样是非常致命的,这成为蜀汉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消灭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