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一对父子名将:父亲辅佐刘备,儿子和诸葛亮齐名!(2)

2024-09-10 16:02  360kuai

董允

另一方面,就董允来说。我们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董允来说,他在蜀汉的成就,显然超过了他的父亲董和。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

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明清时期为从二品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对此,在笔者看来,就黄门侍郎这一官职,因为和皇帝之间的特别关系,自然是位高权重了。换而言之,就董允这位大臣,不仅获得了后主刘禅的重用,也被事实上掌握蜀汉大权的诸葛亮所信任。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在准备进攻曹魏的时候,丞相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争执再起,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董允与蒋琬都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的行动。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