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部落主要畜牧牛、马、羊、骆驼。马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特别受到珍视,非大宴会不杀马, 马的数量是一个部落强弱的主要标准 。 游牧民族一般在秋高马肥时才发动侵略战争,就是因为此时可以发挥骑兵战的优势。 《蒙鞑备录》中对此曾对此有描绘:马儿刚生下来一两年时间就在草地上加以训练,前后达三年之久。由此训练出来的马匹很有纪律性,千百匹的马群不会撕咬乱叫,即便主人下马也依旧可以驱策,也不会走脱。白天并不喂草料,到夜里才开始放牧。随其草之青枯,在野外放牧,到拂晓时再来搭鞍乘骑。出征时每个人都有好几匹马,每天轮流骑乘,所以马儿不会疲惫"。牛也用来拉车,大车用前后两组各十一头牛并排拉动,贵族的大车上可以载运不需拆卸的帐幕。牧民主要食物是牛马羊的奶和奶酪,喝马奶酒,有时也吃羊肉,但牛轻易不宰杀,马更是如此。牲畜的皮可制衣服、水囊,毛可制成毡毯与绳线,是制作毡帐的主要材料。每一个氏族都有大致固定的地域,牧民们每午冬夏,沿着习惯形成的路线在牧地间迁移。此时已经懂得将牛马羊分开畜牧,但是还不知道建立圈棚和储备冬饲料。
由于要随着水草迁徙,所以无法长期在一地定居,只能住在毡帐里。 毡帐有两种,一种可以拆卸,用交错的棍棒做成圆形骨架,顶端向上深处一个烟筒一样的东西(同时也是天窗),帐顶和圈周用白色的毡毯覆被,门帘也是用毡子制成。帐门总是朝向南方,主人的床榻安置在帐的北边,妇女起坐之处在东侧,火灶在帐的正中,以干牛粪、树枝为燃料。另一种则用柳木织定硬圈,直接用毡子固定,不可拆卸,在牛车上载行。这种车帐有的相当庞大,车的两轮间的距离长达六米,车上的帐幕直径达九米,需要二十头牛分成两列来挽拉。车上空间很大,可以坐也可以卧。卧具和贵重物品则放在毡柜里由骆驼车拉运。牧民们迁徙时,妇女们赶着牛车,连绵数十辆,甚至长达十五里。车队扎营时,帐幕坐落在成行排列在东西两边的车辆之间,车辆其实起到了临时防御工事的作用。
狩猎则是森林人的生活来源,猎物主要是有兔、鹿、野猪、黄鼠、黄羊、野鸭、野马、土拨鼠等,捕鱼的方式有结网捕、鱼叉叉、钩儿钓等。在食物严重缺乏时,还会采摘杜梨,挖山韭、山丹根等野菜、野果充饥。他们居住在桦皮搭成的敞棚或茅屋里,在狩猎和交通中除了马匹还是用滑雪板,也饲养少量的山牛、山绵羊和哲阑,挤奶以供使用,迁徙时则用山牛驮载。
此外,早期的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的手工业和商贸。妇女用羊毛织毡、捻线,用毛皮缝制衣帽,用皮革制成靴子、皮带和皮囊。男子则制造甲胄、鞍具、弓箭、车帐、车辆,由于中原铁钱的流入,草原上依旧出现了制造铁制工具和武器的铁匠。 由于草原经济的单一性,蒙古商贸主要是适应贵族需求的对外商贸,用马匹交换中原和西域的奢侈品和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