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曾有一支西方军队在南明风雨飘摇之际加入了抗清斗争(3)

2025-02-01 16:02  360kuai

《圣教史略》的这段记载,不仅声称有葡兵三百参与永历元年的桂林保卫战,更有明指这些军士是由一名为 Nicolas Fereyra(或作Nicolo Ferreira)者所率领。

另外,从波兰人卜弥格写的《中国地图册(Magni Catay)》,也依稀可以找到西方军队与女真八旗兵交锋的影子。

卜弥格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在1642年(时为明崇祯十五年)受耶稣总会指派,由里斯本乘船前来中国传教。

卜弥格登陆时间是明清鼎革之际,社会动荡,他只能在南方一带活动。

1650年(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卜弥格在澳门接受了耶稣会副区长,葡萄牙籍传教士曾德昭(Alvare de Semedo)的派遣,前往广西永历朝廷传教。

卜弥格与永历君臣有过一段和睦相处的愉快时光。

当时的清朝已经统治了大半个中国,隅居广西的永历小朝廷风雨飘摇。

1651年,卜弥格受永历皇太后之托,携皇太后上罗马教皇书和耶稣会总长书出使罗马,以求得到罗马教廷和欧洲天主教势力对永历朝廷的援助。

卜弥格此行艰辛曲折,到了1655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才签发了答永历皇太后和庞天寿书。卜弥格得了复书,顾不上回波兰老家省亲,风尘仆仆,启程返华。

但是,1658年(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卜弥格抵达中国时,已经物是人非,清朝已基本完成了对全中国的统治,永历小朝廷被赶到了云南边境。

1659年8月,悲怆无泪的卜弥格殁于广西与交趾的边境。

卜弥格在其所撰《中国地图册》的海南岛图中,有一段这样的内容:“两广附近中国海中出蟹,蟹背有白十字架,两旁有二旗,亦白色。蟹熟成红色,架与旗仍不变其色。1647年,此类海蟹重见。缘是年永历皇帝即位,继承十二帝之帝业。同年,太后烈纳,帝母玛利亚,帝后亚纳,皇太子当定,并在耶稣会神甫前领圣洗(时永历皇帝尚为预备领洗人),天主於此乱时故示灵异,因皇室之领洗,遂致十字架旗之胜利也。”

卜弥格所说的蟹其实是台湾等地所产的锈斑蟳 (Charybdis feriatus) ,俗称花纹石蟹、红虫市仔、火烧公、十字蟹或石蟳。成蟹在壳的中央有明显的淡色十字花纹,两侧有类似旗帜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