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的李绅
有权了,那钱肯定也跟着来了。这个生活质量嘛,肯定得提高啊。李绅呢,喜欢吃鸡舌。一顿饭,也就三百多条鸡舌而已。这肯定有人说了,不就三百多条鸡舌么?可是他李绅只吃鸡舌,其余部位一概不吃。这也就造成了他一顿饭极尽奢侈。一只鸡放在现在来说一百块得有吧?相当于他吃一顿饭人民币三万多。奢侈吗?这还不算完,唐代高官都有豢养私妓的不好风俗,而李绅在家妓的数量上比较出名。"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跟李绅有关,写《陋室铭》的刘禹锡当年出任苏州刺史,李绅请他吃饭。席间刘禹锡有意一个私妓,写下了《赠李司空妓》的绝句,其中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一句,恰好佐证了李绅的排场之大,花天酒地。而我们的李绅,听了这首诗,不仅没有羞愧,还称赞刘禹锡诗写得好。当场就把刘禹锡看上的那个私妓送给了刘禹锡。无论那个年头,有才华才混得开啊。
《云溪友议》(此书乃一本异闻野史)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叔叔"地喊。而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膨胀的李绅都没理他,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嘿,真是有点意思。"
最反李绅形象的是因为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此处可见那个粒粒皆辛苦的悯农清官已经成了暴官酷吏了。
ps:《云溪友议》本为一本异闻野史,其中所记载的真实性不高,但到底几分真几分假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值得一提的是李绅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那个时候的李锜正准备谋反,而李绅宁愿坐牢房也不愿谋反,这点气节倒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