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迎来左翼总统,拉美左翼全面回归?(6)

2021-12-21 17:00  观察者网

第三,政党能否在台上执政,归根结底还是与从政者和执政党的能力有关。因此,拉美的左右轮替,与社会经济和执政相关,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左翼执政,和中美会如何相处?

拉丁美洲由于地缘上靠近美国,历史上被视为美国当仁不让的“后院”。过去百年之间,美国奉行“门罗主义”,干涉拉美政治,给拉美国家带来了各个层面的影响。拉美左翼在冷战时期挑战了“门罗主义”,意识形态上带有反对美国干涉的特征。

左翼回潮必然引发地缘政治效应的外溢。尽管拉美并非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考量,但囿于地缘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缘故,拉美始终是美国对外政策重要议程,其中移民、毒品、遏制左翼是历届美国政府对拉政策的三大主要关切。

针对左翼回归后处理与美国关系的问题,袁振东表示,美国在拉美长期以来有一种政治倾向,“拉右打左”,即拉拢右翼来打击左翼。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拉美地区左翼的政治光谱比较广阔,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左翼”来涵盖这些政党。比如,拉美地区有比较激进的左翼政权,如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等。对于这些激进的政党,美国一直秉持无理打压的态度。

拉美地区比较主流的,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左翼,它们管自己叫“进步力量”。对于这些左翼政党,美国实际上是采取一种容忍的态度。这些政党执政的时候,与美国之间合作是主流。温和左翼政党虽然在政策、口号和具体的行动上与美国有矛盾,但没有采取激烈反美的态度。

美国也对这些拉美国家的温和左翼,采取了一种温和、务实和容忍的态度。

袁东振认为,在很多人眼里,拉美左翼的意识形态可能和中国共同点多一些,右翼少一些,但这些年来的中拉战略伙伴关系,都在不断深化。这些国家中,有的是右翼执政,有的是左翼执政,但中国和它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所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双方经贸合作。

中拉经贸合作势头发展的非常快,呈现出全面推进的势头,大家都有合作的意愿。

袁东振说,拉美左翼可能在意识形态上天然有一种对华友好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和中拉合作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现在无论是拉美左翼还是右翼,都非常重视中拉合作,把中拉合作当成国家重要的外交政策。

“我特别想提一下哥伦比亚,这是一个右翼执政的国家。但今年杜克总统和中方通话时特别强调,发展对华关系是哥伦比亚各政治派别的广泛共识。哥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哥中关系持续深化。”

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非常重视中拉合作,没有把意识形态带到中拉合作过程中。总的来说,中拉合作是平等互利、开放包容的,不以意识形态来划分。无论是美拉关系,还是中拉关系,意识形态很重要,但意识形态不是决定性因素,特别是中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