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玮:美国很难理解,中国与赤道几内亚的情谊从何而来(3)

2021-12-17 08:00     观察者网

02

沈鹤翔主要负责教授军事知识。“教官人数不多,我们最初也不会西班牙语。所以集训时,每一期只安排学员十余人,高标准分期施训。再将一些学习模式和训练方法教给他们,希望他们回到各自驻地后教给其他士兵,共同探讨、互相学习进步。”沈鹤翔顿了顿说:“有点像我军的‘诸葛亮会’。”

夕阳西下,集训了一天的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这时,当地少尉要求集合训话。随着口令,士兵们立正、看齐、手放下。其中一名下士未作出相应动作。

沈鹤翔摇摇头说:“列队训练,动作不认真本是个小毛病。按理说,批评批评就行了,那名少尉却大发雷霆,在队列前不断辱骂士兵,并喝令‘关三天禁闭’,下士便在我们面前被两名士兵拉下去了。”

赤道几内亚国民警卫队的前身是西班牙的雇佣军,其部队传统管理方法是惩办主义。赤道几内亚后来沿用一方法,由于实行雇佣制,且大多数士兵都有多名妻子儿女,没有工资则无法生活。因此,在惩办主义的束缚下,一般来说组织纪律性尚好。

但靠惩戒和威压“驯服”的士兵,对国家究竟有无信念及忠诚?联系赤道几内亚的历史,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沈鹤翔(左一)、翻译金福祥(白衣)和士兵们训练休息时留影

“更出人意料的是,全军上下、大小兵营,竟无一个伙食供给单位。在军队编制上,也没有炊事班。”沈鹤翔回忆:“为了解决伙食问题,一些士兵的妻子随军做饭。约有1/4的士兵只能四处‘打游击’:在亲戚朋友家搭伙,去酒吧里买高价食品,有些士兵常常两顿当三顿吃,甚至整天饿着肚子。”

一名士兵曾向沈鹤翔诉苦:他家乡在偏远大山里,到市里当兵生活艰苦,家中也帮不上忙,每个月的工资仅够买酒吧里的高价面包。他沮丧地说:“不知道游击吃饭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