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停的屋顶光伏“圈地运动”:“出现拿到钱就跑路”情况(2)

2021-12-15 13:13  中国新闻周刊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国家能源局的初衷是开发一种新模式来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要求不暂停已经正常开展的项目,这和政府整县推进是并行不悖的,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出现抢跑心态,向农户过度宣传,或者做得不规范、不安全,会引发后续的问题。

因此,整县推进要先做一项基础工作,地方政府会同电网公司做规划,包括哪些屋顶可以开发,如何并网,电网要投资哪些基础设施,做哪些接入方案等,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到位,整县推进就难以衔接。“从这个角度看,邓州市发改委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挑战。我认为大面积推进之前,必须要有个整体方案。”袁家海说。

王铮是一家大型民营光伏企业的经理,他认为,各地暂缓备案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整县推进对电网的冲击很大,如果不详细调研当地的电网荷载和消纳能力,没有政府强有力推动,很难落地;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和疫情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还要拉动地方经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是一次发展新能源的机遇。但从过往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如果完全放权,就没有抓手,“因此,暂停备案不是暂停光伏,而是政府要收回权限,不允许太市场化,背后可能需要用资源换取资源。”王铮说。

河南平顶山宝丰县,村民为光伏发电太阳能板保洁。图/视觉中国

暂缓备案的同时,前述邓州市发改委负责人说,他们正在面向市场招标,截至12月初,已有近20家国企和央企报名,当地将通过专家评审,对各个报名企业的资质、技术和资金实力、产业特点、运作经验为标准,近期初步选出2~4家有实力的企业,未来按照区域,主导建设当地屋顶光伏开发项目。

该方案源于河南省发改委在7月发布的相关报告,其中提到,河南将采用“1+1+X”模式的建设方案,即由1家具备实力的大型能源企业作为牵头企业,负责提供资金、专业人员,协助地方摸排资源、编制方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1家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牵头企业合作,提供绿色信贷支持,若干属地平台公司等根据产业链分工,参与屋顶资源协调落实、运行维护、信息监测平台搭建等。

本地小型光伏企业负责人李铭曾一度担忧,大企业未来入局,小企业是否被剥夺入场券。但当地发改委曾向他解释,大企业将牵头先在试点建设指标以内的屋顶光伏,做成一个模板,未来指标以外的市场空间,其他企业也可以参与。

6月,国家能源局曾明确要求,2023年底,试点地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达成要求,将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

除了河南,多省份已出台整县开发试点文件,根据当地需求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据报道,福建、湖北、湖南、宁夏、陕西等地提出实行一企包一县的模式,青海海西州则使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吸引电源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建设。

真正引发业内争议的是“一县一企”模式。近期,凤凰网《风暴眼》报道,试点城市之一的襄城县,9月初确定襄城县豫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屋顶光伏资源后,严禁各村委为所有企业和个人开具证明或盖章,给群众房顶、空地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地方其他企业负责人认为,这是“明显的垄断”。

“请问一个地区整县推进光伏电站政策实施后,其他新能源公司还可以开展业务吗?”7月7日,国家能源局在针对垄断争议的回应中提到,具体开发建设,由屋顶产权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开发主体,政府不大包大揽。遵循“竞争不垄断”原则,各地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市场应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参加开发建设。

但现实中,大型央企和国企已经占得先机。6月以来,多地仍以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一个大企业签订整县推进的开发协议,牵头推行。大型光伏民企诸如正泰、天合光能、阳光新能源等也有参与,但更多主体还是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国家电网、中广核、大唐集团等央企和国企。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国家电投共在41个县(市区)签订了分布式光伏开发协议;国家能源集团共签下23个县(市区),国家能源集团甚至定下目标,2022年底前,集团要开发不少于500个县(市、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