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就说诛杀樊哙。想当初鸿门宴上樊哙以勇猛力解刘邦之厄,两人的关系自然是不一般的,也算是有过命的交情了。然而在开国之后,刘邦因听信传言说樊哙与吕氏暗中勾结,威胁朝政,便一怒之下下令将樊哙斩杀。然而,整件事情看上去顺理成章,但真正的原因却仅仅是因为一则“谣言”可以左右的吗?要知道樊哙功勋卓著,就算是有谣言蛊惑君心,刘邦也不可能昏庸到连彻查都不做就直接判其死刑。那么究其根源,还是出于刘邦对于吕氏势力的防范,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哪怕有丝毫的隐患,刘邦也是不允许它发生的。因此,刘邦诛杀樊哙并不是他的本意,只能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而第二件事,就是在刘邦病重之时,吕雉找来了一位医师想要为他医治。不过呢,高祖爷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他认为自己能够提携三尺之剑便取得整个天下是天意所致,因此至于生老病死也本该天意所归,“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然后他便以此为借口拒绝了这位医师的治疗。看到这里,亲们是不是觉得高祖爷特别的豁达?别的皇帝一心求长生不老,可高祖爷却能看透生死?呵,都是扯淡。要知道,医生手下系之于生死,而刘邦本就对吕雉有所防范,自然是不敢接受她所举荐过来的医师治疗了。还是那句话,就怕万一,万一吕雉和这个医师串通后,给自己搞点儿什么慢性毒药的话,还不如就这么一死了之了呢。你看看,夫妻之间已经到了担心对方会暗害自己的地步,也足见吕氏早已成为了刘邦心目中的一根刺。
而就在刘邦临终前,吕雉出于对国事的关心,便向其询问国师的后继之人,而刘邦也曾先后推举了曹参、王陵和陈平。但在吕雉表明自己明白了时候,高祖爷竟又无头无尾的说了句“安刘必勃”,这句话说的毫无征兆,吕雉起先也只是有些纳闷儿,但也并没有追究。
那么,高祖爷这句话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汉惠帝死后,刘氏宗亲便算是陷入了低谷期,吕家势力的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乃至于后来吕雉一走,失去压制下的吕家势力便酿就了诸吕之乱的发生。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也得亏仰赖周勃忠心,率兵闯宫平叛,这才接触了王朝危机,使得刘氏宗亲再次得以恢复元气,延续汉朝之帝星血脉。而这也恰好印证了刘邦的那句“安刘必勃”的话。
不过呢,高祖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初心本是认为周勃为臣沉稳,必定能够尽心辅佐刘汉政权,以开刘家百载之基业。但谁又能料想到这句话虽然最终得以印证,却如同谶言一样预示了周勃平叛复刘的事情。但也幸亏吕雉当时并没有听懂刘邦的言下之意,因此也就没有将周勃这个人放在心上。不然,倘若其对周勃心生歹意,将此人一除,兴许汉朝的气数也就终结在了惠帝之后,恐怕整个大汉王朝也要步了秦帝国“二世而终”的后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