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租车被迫装“柴暖”,科技让出行“倒退”?

2021-12-06 14:41     快科技

划重点:

1、寒潮天气影响下,新能源车主再现里程焦虑。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领域,出现了不少“另类取暖、保续航”的案例,但这并不值得提倡。

2、此前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处于跑马圈地,投资扩建的阶段,出现布局不合理、快慢充供给不均衡等问题;如今,基础设施转向精细化运营是关键。

3、补能网络也需要互联互通,避免新能源车主出现“用一根桩,下一个App”的尴尬情况。不少人士认为,互联互通是提升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寒潮,再一次拉低了冬季的气温,也将“新能源续航血崩”这一话题带回了舆论中心。

很难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在今天依然还是被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要归咎于电池技术还不太行,或者是充电基础设施还做得不够好。

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话或许能够解释一二:“开燃油车虽然成本高一点,但到处都是加油站,2分钟就能加油好然后继续工作;新能源车不仅续航差,充电换电也还不是很方便。”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电池技术的发展遭遇瓶颈,充换电网络的更新升级速度没有跟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速度。

“当然,这也意味着机会。”一位充电运营商人士称。

极端案例再现,公共交通最普遍

在吉林的长春和松原,使用红旗的e-QM5作为出租车后,为了吸引司机换车,宣称可以免费加装燃油空调。

这种空调主要是为了取暖,从而实现提升车辆续航的目的。燃油空调依靠容积为15L的油箱提供燃料,可以加汽油或者95乙醇。加装空调后,由于取暖不再需要消耗电池,可以间接提升车辆60-80公里的续航。

这并不是个例。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普遍寒冷,很多地方气温甚至持续低于冰点,这也成为了出租车司机的烦恼。“我们安装了柴暖,这样可以保证冬天能多开几十公里”,北京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告诉新浪科技,虽然明知不可为,但这已经是北京出租车师傅不得已的选择。

北京一新能源出租车安装的“柴暖”

北京一新能源出租车安装的“柴暖”

柴暖,最早是为了满足大货车司机熄火取暖的需求而诞生,顾名思义就是“烧柴油的取暖器”。它主要是两个循环组成,分别是燃烧循环和加热循环,优点是油耗低,成本低,取暖效果好,所以成为大货车司机们取暖的首选。当然,这涉及到车辆改装以及使用人的人身安全,所以实际上是被禁止的。

“夏天开空调制冷,影响不大,还能开差不多300公里;但如果冬天开空调制暖,开不到200公里,正常来说就150公里多一点。”李师傅说。

家住远郊区的陈师傅算了一笔账,每天早上开60公里到城里后,没法先接单,要先去换电站换电池,“现在北京已经有60多座换电站”。如果是纯换电池,成本相当于0.35元/公里,比如,如果旧电池续航里程剩下100公里,换上一块续航为200公里的电池,那么就需要35元。

“实际上,这个成本和油价低点时每公里成本差不多,但新能源的问题就在于一天需要多次充换电,如果来了一个乘客去机场,有时还得先拉着乘客去换电。”陈师傅说,换电比充电效率要高,2-3分钟即可完成,所以不少乘客也能理解。午饭时间,开新能源车的师傅往往会找一个有充电桩的地方,一边充电一边休息吃饭。

陈师傅和李师傅们一个班就至少需要换一次电池,充两次电,才能保证在收车的时候回到目的地,粗略算来,至少需要2个小时,如果想更节省时间,要么可以全程采取换电,但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或者就用柴暖,能取暖又不会影响续航,成本也不会增加太多。

一位新能源车主说,“12月的第一天,就遇到新能源续航打五折,本来是想去上班的时候后顺便充电,结果只能连夜去充,不然都上不了班。”

出租车师傅并不是续航里程焦虑的个例,不过因为和收入息息相关,他们是最为焦虑的群体。许多新能源车主在冬天同样也还有焦虑,“只不过习惯了,不至于说要去买取暖装备了。”其中一位新能源车主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