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找工作改小11岁被罚,人到中年求职困局怎么破?(2)

2021-12-06 12:00  光明日报

这些例子并不是在贩卖焦虑,反而是从现实层面提醒着我们问题的严重性。最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虽然我国就业市场整体趋于平稳,但依然有不少对疫情敏感行业中的就业人员受到了冲击。这种背景下,就业与再就业职场中的“35岁门槛”就显得更为刺目。

据资料显示,2020年2月至9月,在某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35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4.9%,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的两倍以上;其中,35岁至49岁求职者同比增长13.5%,50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32.4%。

其实,许多单位青睐年轻人也不无道理。他们肯吃苦,能上进,有着灵活的头脑,也相对更能服从职场中的安排。但一个群体的优势显然不该成为另一群体生存空间被挤压的理由。更何况如今35+的这一群体,正处于他们的“当打之年”。无论是从经验还是竞争力上,他们都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一个成熟稳定的职场生态,应该是有年轻血液的注入,有青年力量的加持,也必然要有中年人群的智慧和经验来稳固。随着整体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式微,这亟需我们建立一个更为理性的就业观和年龄观,来打破人才方面的人为限制,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职场生存体系。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延迟退休即将到来。随着人们工作年限的拉长,“35岁门槛”理应被后移,以便让更多的人跳脱出年龄的困境,激发出他们更大的人才价值。

但也应认识到,破除职场中的年龄歧视,远不止将限制放宽几年那么简单。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破除掉更多的条条框框,唯实力见真章,或许网友热评中的“年龄大了该怎样找到工作”这一问题,才能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