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找工作改小11岁被罚,人到中年求职困局怎么破?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破除掉更多的条条框框,这一问题才能有解。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因年纪偏大找工作屡遭拒绝,便花费300元找人做了一张假身份证,将证件上的年龄改小了11岁。虽然只是改了年龄,其他信息都没变,但是此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日前,上海静安警方依法对这名女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据报道,出生于1972年的张某原先在一家物业公司从事保洁员的工作,最近因工作不顺便萌生了跳槽的想法。可49岁的她屡屡因为年纪问题而遭拒,无奈之下便想到了办假证的方法。
此方法固然不可取,且触犯了法律也应该要受到惩罚。但却有很多人在这则新闻背后品出了一丝唏嘘无奈的意味,因为它戳中的是当下很多中年求职者的痛点——职场中的年龄歧视。
同含糊其辞的性别歧视不同,年龄限制往往被许多单位明确标识出来,诸如“报考年龄不得超过35岁”“应届毕业生优先考虑”等,都在无形之中加深着大龄求职者的困境。
更何况,年龄焦虑不只存在于女性求职者,就连许多经验丰富的男性求职者都难逃年龄限制这道槛。
此前,一位48岁男子写给上海市政府的失业求助信曾引发网络热议。其自称曾任职外企高管,但失业三年求职无门,靠失业金和偶尔挣到的咨询费及家里有限的储蓄勉强度日。还有一位45岁的程序员曾在政府网上留言称,其精通各种技术体系,曾是公司核心技术骨干。只因在家陪孩子半年,再回来发现连面试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