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30日接连发布3个产业的重磅“十四五”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3个规划旨在引导我国信息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两化融合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69.8%和74.2%。“十三五”以来分别增加9.2、14.9和12.2个百分点。
作为两化融合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在40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00家,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达到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达160万家。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在加速构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对未来5年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做了介绍,并明确了相关的量化指标: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两化融合的重点之一。过去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软件创新应用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但这个行业依然存在短板。谢少锋表示,目前我国软件人才整体供不应求,特别是对专业化、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关键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