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秦始皇的暴政,汉朝的君主汉文帝和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时代。百姓不再背负生存的压力,人民安居乐业,自然也乐意称为自己为汉人。除此之外,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了丝绸之路,攘夷拓土成就了"汉武盛世",让当时西方的国家见识到汉朝的强盛,从此他们就知道在东方的土地上有一个汉朝的封建王国,而那里的人们都叫汉人。
从此以后虽然改朝换代,但是因为汉朝建立的大一统时间长达数百年,人们对于自己是汉人的认知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抹灭。虽然后面有少数民族当权,但是汉人的人口在当时还是占多数。直到封建王朝推翻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众才改口自称为"中国人",而"汉人"也化为了多个民族中占主要力量的汉族。
那么在"汉人"的称呼之前,我们叫什么呢?不是秦人,也不是楚人,那时候大家都自称为"华夏民族"。"华夏"出自《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思就是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至今我们还是可以在一些史书典籍中看到,专家在研究历史时,称我们的祖先为华夏民族。这个称谓如今念起来是十分尊贵又高雅的,不得不感慨古时候的文明是十分繁荣璀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