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曾经击败了蒙古铁骑的明军为何却打不过一群“海盗”

2024-03-20 06:02     360kuai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由于当时尚有张士诚等南方残余水军势力的存在,所以为了防范,明朝便采取严厉的海禁政策,企图用此方法来困死这些残兵败将。面对大明王朝的围追堵截,这些残余势力便勾结沿海走私的商人与日本海盗合作,通过以日本的一些岛屿为基地,开始对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进行侵扰,而朱元璋也没有坐视不管,他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但由于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分裂对抗状态,所以他的几次派使不仅毫无结果,反而使倭寇侵扰日渐繁复。

北朝统一日本后,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都一同失去了依托,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这些人便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并与附近明朝的敌对势力、走私商人结为同盟,正式展开了袭扰大明的开端,而日本统治者足利义满也希望能够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盗贼,同时也想发展与明朝的贸易,以便获取丰厚的利益,于是在双方利益都有所保障的情况下,两国开始恢复关系,一同打击倭寇。然而当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上台便改变了政策,不仅断绝了跟明朝的贸易,更对骚扰明朝海岸的倭寇持纵容态度,对明朝要求取缔倭寇的要求置之不理,就这样,本来已经被打压到抬不起头的倭寇又死灰复燃,劫掠的情况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

尽管明初时期有倭寇骚扰、劫掠,但总体来说范围不是很广,对社会也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但随着明朝政治的逐渐腐败,皇族、勋贵和官僚地主对财富的掠夺日益严重,甚至就连军屯田都遭到侵吞,致使明军缺员严重,战斗素质极差,器械不齐,粮草不济,实力也由最初的强盛慢慢退为衰弱。除了政治上的腐败导致明军战斗力大减之外,倭寇的有些武器甚至还强于明朝正规军,而将士们普遍用到的刀便是最鲜明的对比。当时的日本虽然仅是个小岛国,但其铸造刀具的工艺却领先于当时的各国,咱们就用倭刀来举例子,这把刀的制作工艺算得上是当时的一项浩大工程,由于无法规模化生产,所以从材料准备到铸造出成品倭刀,这期间就需要动用当时日本一个村的所有手工艺者和村民的努力,但即便如此,一把完整的倭刀做出来也需要100多天的时日,所以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一把倭刀的价格也是其他冷兵器无法比拟的,另外,倭刀之锋利也是能够用"犀利"两个字来描述的,其锋利程度就如剃刀一般,虽然达不到削铁如泥的地步,但如果面对的是一般刀具的话,倭刀还是有能力可以将其斩断的。

虽然当时的明军拥有火铳、火炮之类的热兵器,但由于有残元势力的原因,这些精锐部队一直都是被部署在辽东地区作战,所以负责海防的部队便只好拿着粗制滥造的火铳、刀具去抵御倭寇。嘉靖年间,倭寇的袭扰达到了顶峰,而也就在这时,明军中出现了两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在他们二人的通力配合之下,台州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基本肃清了盘踞在福建、浙江海域一带的倭寇,后又趁势进军,彻底击灭广东、南澳一带的倭寇,自此,大规模的倭患被彻底平息,仅只有少量残余在负隅顽抗。

隆庆元年,明穆宗朱载坖宣布取消海禁,准许人民航海前往东洋、西洋进行贸易,而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中国,也刺激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家都有了钱,谁还愿意冒着杀头的罪名去加入倭寇,再加上当时的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也发布了八幡船禁止令(海盗行为禁止),倭寇的活动便开始减少,自此,困扰了朱明王朝上百年的倭患才得以平息,但大明朝也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并最终被满清替代。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