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的“精致需求”,让志愿者破防了(2)

2021-11-11 09:52     观察者网

02“沉默的大多数”爆发了

疫情第三天。压抑许久的工作人员们情绪扛不住了。起因是竟有人在业主群里拼起了火锅团购。

随着公告出现在各个业主群中,如此跌破下限的“需求”也点燃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情绪,不断有业主发声怒斥此类行为、力挺工作人员。

面对大家诸如“不能惯着,只送生活必需品”、“闯关的别给脸不要脸,不配合直接拉去集中隔离”等呼声,工作人员感动又无奈地说:“基层服务,要求尽量‘人性化’、‘有温度’,不给他们送,他们又会不停投诉我们。谢谢大家!你们的积极配合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了。”

随着愿意站出来“力怼”的群众越来越多,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和挑刺瞬间“蒸发”,一些“精致”的居民也不再明目张胆,开始“暗度陈仓”。

他们或拿到政府公布的社区医生、志愿者的电话号码,或是要求社区党员、物业及保安提供私人电话、微信,暗中要求“私人订制”或是点了奇葩外卖再“先斩后奏”。

于是,一些小区业主也开始与这些邻居们“斗智斗勇”。

例如,业主加入志愿者后,将各单门口如奶茶、烧烤、串串火锅等收件单拍摄下来,在各大业主群公开,并请购买者自行去单元楼门口认领。

再如,各个单元楼群策群力,在医护人员入户测温及核酸检测时,业主们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高层的住户们接受检测后,立即通知中层的住户们将身份证、健康码备好,戴好口罩、微启房门迎检,尽量节约医护人员时间。

也有越来越多业主提出互相监督,每隔几天接龙集中采买,减少后勤保障人员往返配送的次数。

此外,很多此前默默承受着隔离之苦的业主,也站出来现身说法、积极表态,树立一个个良好典型。

正在装修房屋的业主白先生,还未正式入住。当他提前一天睡在家中杂物间,打算第二天早起为装修工人开门的时候,迎接他的是防疫人员。

“嘿嘿,幸好先装了WIFI,特殊时期将就一下就过了。没有那么娇气。”家里刚拆完,没有厨房做饭,“邻居们跟我说,有需要可以告诉他们,互相帮助。”白先生家里有水,也屯了一些泡面和水果,第一天就对付着过了。

第二天他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家里蹲着也没事,少添乱多帮忙干点事嘛。”于是,在条件符合后,他领取了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被分配到所住的单元门口。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绝大多数人是很好的,只不过巨婴和奇葩们太突出了。”志愿者阿蕊说,“有人要我们给他送奶茶,也有人给我们志愿者和警察点奶茶喝。有人匿名为我们声音已经嘶哑的网格员们购买润喉糖,也有业主们集资为晚上执勤的工作人员们购买暖宝宝等。”

“我从别的志愿者处得知,您的妻子近日将生产?当志愿者风险比居家隔离风险大多了,你是怎么考虑的呢?”

“我们是菜鸟代取点,和小区业主物业都比较熟,对小区里面的情况也很了解。这毕竟是万人小区,医务人员和外来志愿者们摸不清楚状况,连楼栋都很难找到。而且我们又都是年轻小伙子,身强力壮的,我们不上谁上啊?”阿蕊坦然地说。

03政府“兜底”的,是公众“需求”还是“要求”?

今年年初,一位武汉医护人员曾告诉我,比起身体上的劳累和特殊环境的危险,更可怕的是一些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及强烈的后遗症。

武汉遭遇疫情已过去一年,经历至暗时刻的她没有崩溃。却在手机响起“一年总结”的定时闹钟时哭成了泪人。她的崩溃不是因为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因为手上的上百份投诉资料。

“我负责数据管理,要打电话去一一通知哪些地方封闭了。哪些人需要去哪里做核酸或CT,哪些人需要居家隔离等等。”

她说,一些人知道疫情非比寻常,积极配合为己为他,为国为民,但封闭着的压力及负面情绪无法发泄,便将矛头对准了基层,打电话或网络投诉她通知时“态度不好”等等。

而因为追责机制的严格,每一份投诉都被严肃对待。很多时候,被投诉的基层人员不得不电话致歉投诉者,给上级部门写报告。

“那种情况下,我的领导们也知道这不怪我,不会给我实质处分,但程序还是要走的。所以那天手机自动提醒做年终总结时,我正面对着一年里积压的上百份投诉报告。一下就没控制住情绪。”

那时,她扑在桌子上嚎啕大哭。

被层层保护着的民众,或许很难体会到,为了抗击疫情,全国上上下下的人,各个行业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11月2日凌晨5点,首批医务人员们在小区里睡着了。

疫情中心的顶峰小区及周边区域,在11月2日7时已完成全封闭式管理,12小时内第一轮核酸采样34968份。如此广面积、短时间的实现“精确溯源、高效采样、生活保障”,离不开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及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

目前,成都已经排查出8.2万“时空伴随者”(与确诊病例在同一800mx800m时空网格停留超过10分钟,且14天内任一方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小时以上),多地居民连夜进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