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为后人称道的永乐盛世,离不开朱高炽的勤勉。而当明成祖去世,朱高炽继位时,朱高炽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但依然坚持政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的许多前朝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为其儿子明宣宗朱瞻基执政打下的基础。可以说,正是在朱高炽这个胖子的努力下,连续帮助自己的父亲明成祖和自己的儿子明宣宗,开创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正是这长达三十多年的大明盛世,奠定了大明朝276年的基业。其实在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并不是很得意这个儿子,相反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更得意自己另外两个能征善战的儿子。即便是在朱棣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在盘算着如何将皇位传给其他人。可见朱高炽是如何的让朱棣厌烦。当然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觉得朱棣之所以希望让其他人当皇帝,是因为当时他的另外两个儿子手握重兵。为了老朱家的江山着想,才被迫不得已有此打算。但在小编看来,朱棣一方面确实是有着这样的打算,但另一方面,朱棣希望将来的皇帝能够继承自己未完成的遗愿,就是能够完成自己北伐的目的。树清北部少数民族乱象完成江山一统的大业,所以才会有传位他人的念想。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像电视演的那样,不管你如何手握重兵,历史是早已注定的事情。朱高炽这个胖子自己老子和儿子的共同作用下,就这样成为了大明朝历史上第四任皇帝。
细细梳理朱高炽的历史记载文献,小编觉得抛开他的勤勉,执政不谈。朱高炽的一生有两个非常耀眼的时刻。一是在其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他凭借手中一万人的兵力,主打了五十万大军的进攻,巩固的后方更稳定了军心。为朱棣成功靖难立下奇功,另一个则是有一定的偶然历史味道。明成祖朱棣在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修建紫禁城,却意外地死于第五次北伐途中,从而更意外地让朱高炽成为第一个在紫禁城登基的帝王。直至今日,紫金城依然是皇权的象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朱高炽就给驾崩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葬于明十三陵的献陵。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胖子皇帝朱高炽,大明朝很难有如此伟绩。就像如今很多史学家都认可明朝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一样。明朝的辉煌盛世离不开这个只做了264天的皇帝胖子朱高炽。
虽朱高炽仅仅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但他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高的评价,被誉为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他还是仁宣盛世的奠基者,让百姓们有了更安稳的生活。当然,别看他只当了一年皇上,但实际上参政的时间高达十几年。毕竟朱棣迁都北京后一直热衷四处征讨,国家的财政也超负荷开支。朝中的政务全由朱高炽负责。因朱棣的穷兵黩武,国力的耗费很大,而朱高炽自然是想着能恢复经济发展。不过他只是太子身份,不能违背父皇的政令。并且他也有小儿麻痹症,不被朱棣喜欢,一旦惹皇帝不高兴,那可能太子位置就被其他兄弟取代。因此,此时的朱高炽只能尽可能的发展经济,为稳定永乐奠定了基础。而随着朱棣在出征路上死去,他顺利登基成为皇帝。按理说,在新皇上任的第一年,还需要维持旧房的制度和政党,但显然朱高炽却等不及了他制定了多个国策,将父皇不合规的制度全部清楚。比如说因受建文帝而连累的大臣们,一律恢复平民身份,还发放土地,让其过上新生活。他还对那些朱元璋时期的老臣忠臣后代特别提拔重用,并肯定他们是忠诚,而不是朱棣口中的奸臣。他还下令停止军事侵略工作,不再从百姓手里征收各种军需物资,没有了庞大的军事经费开支,明朝的发展也变得更加安稳。他还鼓励百姓们开垦农田,发展农业。在位的十个月里,他将永乐年间的隐患全部清理掉。他在登基后还给曾是政敌的兄弟们封王并恢复了建文帝一朝代。
因他太过于肥胖,出行需要人搀扶才行,身体疾病多,结果一年没到就病逝。不过,他的政令被儿子继承下来,开创了仁宣盛世。这个在位仅十个月,却实际统治十数年的的胖子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