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全球供应链危机,中国“维稳”作用不可替代(2)

2021-11-03 08:00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美国认为这次供应链断裂可能会持续到明年,这将给国际经贸环境和全球价值链带来哪些影响?可以如何缓解?

霍建国:疫情的爆发,各国的应对效果反映了破坏程度的大小,由于美国在疫情应对方面的效果一般,肯定会对国际经贸环境和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高技术领域生产合作的中断,正常的贸易投资受阻,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震荡以及海运价格的疯狂上涨,还有物流运输的扭曲等等。

缓解和治理这些矛盾的方法和政策路径是清晰的,即首先要做好疫情的防控,只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供应链才有可能逐步恢复正常,从技术层面分析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其次需要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环境,因为没有正常的贸易和投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恢复和重构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改善贸易和投资的环境仍是当前各国面临的重要选项。此外加强全球治理合作,也是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

观察者网:疫情冲击下,全球贸易萎缩,中国外贸却连续16个月保持正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间产品出口增长29.2%,有力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转。美国供应链危机可能对中国企业、供应链产生哪些外溢影响?

霍建国:全球供应链危机虽有一定的外溢性,但冲击和影响显然是不均衡的,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由于措施得当,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的恶化和传播,并率先提出复工复产的要求,中国的外贸出口自去年5月已恢复了正增长,并保持了连续16个月的积极增长,应该说针对去年下半年全球防疫产品短缺的紧张状况,中国对全球抗疫产品的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的。

而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需求的增长,中国的出口更多地体现在对稳定全球供应链做出的贡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出口大国,在当前形势下,发挥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保证出口的稳定增长,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出口产品结构,尽最大限度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就是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供应链稳定做出的最大贡献,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不断地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追逐贸易的高质量增长。

观察者网: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美欧等经济体加快制造业回迁,跨国公司收紧全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是否越来越区域化?当务之急应该怎样做?

霍建国: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国际经济贸易投资长期发展的结果。

当前全球三大制造中心,亚洲、欧洲和北美各有特色。美国在航空航天高端技术领域仍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德国在机械制造和化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在工程机械和日用消费品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